日本即將廢除技能實習制度 取而代之是新的「育成就勞制度」

近日,日本政府專家小組編寫了一份最終報告,呼籲廢除現行制度,並列舉了一系列被安置在惡劣工作環境中的技能實習生失蹤事件以及侵犯人權的指控。新制度的目的是確保和培養人才,名稱將改為「育成就勞制度」。

技能實習生制度允許外國人在長達五年的時間裡邊工作邊學習技能,但日本政府專家小組報告稱,在惡劣工作環境下的實習生陸續消失,侵犯人權行為也日益嚴重。該專家小組已經編制了一份最終報告,指出現行制度將被廢除。

報導稱,新制度的目的將由此前的國際貢獻改為確保和培訓外國人力資源,名稱將改為「育成就勞制度」。

新的制度會在三年內將他們培訓到一定水平的專業知識和技能,並強調與特定技能體系的聯繫,這需要專業知識,並將接受的工作類型限制在護理、建築和農業等領域。

另一方面,為了過渡到特定技能,新制度添加了透過技能和日語測試的條件。另外,以前不可能調動到其他公司,只有在同一領域工作至少一年並具有一定水平的技能和日語能力的員工才允許調動。

關於期限,有人認為最長可達兩年,但由於這會使系統複雜化而未包括在內。

此外,考慮到許多研修生是在向本國派遣機構或中介機構支付大量費用後才來到日本的,為了減輕負擔,新制度引入了與日本接收企業分擔費用的政策。

專家小組於11月30日向法務大臣小泉提交了最終報告。

1701582577 20231203134915
來源

雖然雇主對新制度抱有很高的期望,但也擔心他們的負擔增加

多年來一直接受技能實習生的茨城縣農民對新制度表達了期待,但也對雇主負擔增加表示擔憂。

位於茨城縣鉾田市的農場向東京的酒店和餐館運送草莓,該農場20多年來一直接受外國工人,目前雇用了10名印度尼西亞人,其中包括技術實習生。

雖然有人指出技能實習制度是為了做出國際貢獻,但實際上它是一種確保人才的手段。「Farm Farm」執行長村田一俊表達了對新制度的期待 ,「我們其實一直在招聘勞動力,也一直在培訓他們,這樣不就更接近實際情況了嗎?」

村田先生說:「多虧了這些實習生,我們才能夠擴大農場的規模,這是一個很大的幫助。」「即使制度發生變化,我也想繼續雇用他們」他這樣說道。

另一方面,在新制度下,以前原則上不可能的「調動」等將被允許,但條件是必須工作一年或以上。

目前,在接收新技能實習生時,每人需要支付抵達日本後1個月的交通費、住宿費、進修費等25萬~30萬日元左右。

新制度要求日本雇主承擔外國人向本國派遣機構支付的費用,這可能會進一步增加經濟負擔。

村田議員表示:「額外的費用對於農民來說是一個痛苦。但是,為了提高學員的技能而進行的培訓是必要的,因此我們將明確學員在當地支付的費用,我希望他們建立一個完善的系統。」選擇農業和選擇商業的環境變得越來越困難,所以我想繼續做出改進。」

支援機構:我們希望在創建一個新制度的同時聆聽現場的聲音

技能實習生支援機構指出,在對最終報告書的內容進行積極的評價後,問題仍然是如何完善支援體系。

位於東京都港區的非營利組織「日越友城支援協會」自2020年起一直為越南技能實習生提供保護。

這個組織收到了大量來自遭受職場暴力、拖欠加班費、或者因懷孕而被解僱的實習生的檢舉,而今年,在避難所收容的人數已經達到了127人。

該機構代表吉水慈豐在評論關於廢除技能實習制度的最終報告時表示,「我讚揚國家最終重新考慮現行制度的態度,該制度已受到海外批評了30年」。

另一方面,「到目前為止,一個主要問題是,當發生權力騷擾、性騷擾、拖欠工資等問題時,我們沒有一個適當的應對系統。Hello Work和其他組織將為他們提供支持。」然而,如果您不習慣支持外國人,這可能會很困難。在沒有足夠的系統支持的情況下轉向新制度是危險的,並且存在更多風險。」

他接著說:「我們需要創建一個讓海外年輕人感到來到日本感到高興的制度,我希望他們在傾聽現場人們的聲音的同時創建一個新制度。」

1701582668 652346636fault

專家:「外國人和企業都要密切關注」

熟悉接收外國工人問題的野村綜合研究所執行經濟學家Tohide Kiuchi在評論最終報告時表示:「長期以來,『轉移』問題一直是侵犯人權的溫床。」 「以前的限制非常嚴格,但通過放寬條件,企業會比以前更加考慮學員的人權,我認為這將是一個大幅改善工作環境的機會。」

另一方面,他表示,有必要建立一個不僅對外國人有利,而且對接收外國人的企業也有利的制度。即使努力讓他們學習技能,也有可能會出現問題。這樣的話,政府提供支持的可能性就是未來需要考慮的事情。」

他補充說:「日本的經濟地位從30年前建立技能實習制度時到現在已經發生了變化,日本以前有能力從做出國際貢獻的角度接受實習生,但工資卻沒有增加,日元貶值。結果,我們處於除非改善待遇和工作環境,否則外國勞工就不會來的情況。這次審查需要從長遠角度考慮,作為支持日本經濟的制度。具體的制度設計除了對外國人和企業雙方都予以密切關注外,我們還需要足夠的靈活性,一旦新制度系統投入運行後,如果我們認為造成了過大的負擔,我們就需要對系統進行足夠的審查。」

分享文章至:
返回頂端